首页

美足视频网

时间:2025-05-30 02:51:46 作者:看图学习丨推动少先队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 总书记寄语这所“大学校” 浏览量:22771

  【新亮点】

  ◎本报记者 付毅飞

  1月11日,“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天行一号02星”送入轨道。这是该型火箭在18天内连续第四次发射成功。

  记者从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箭公司)了解到,最近一年来,快舟系列火箭创造了“8战8捷”的发射佳绩、7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通过长程热试车考核、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完成垂直起降试验……“快舟”正在用“创”的思路和“闯”的势头加大发力商业航天产业,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2020年,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快舟火箭产业园正式投产。面对我国日益旺盛的商业卫星发射需求,火箭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中游角色,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速快舟火箭由“零售”向“批产”转型,用创新为区域航天产业发展“闯”出增量。

  该公司通过打造通用化、模块化批产制造方案,钻研轻量化、标准化星箭适配方案,用高性价比的“货架式”成熟供给模式,吸引了诸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逐步聚“链”成“群”。

  在快舟火箭近一年实施的8次发射任务中,有5次执行的是“天目一号”星座批量发射任务。该星座的总装集成单位就位于快舟火箭产业园对面的卫星产业园。相隔不到百米的距离,给任务沟通协调、星箭联合试验等带来了极大便利。这样的“群友”合作模式,成为区域航天产业发展的优质范本。

  分属孝感航天产业片区的江北公司、红峰公司等传统航天企业,也通过“结缘”快舟,纷纷开始在商业航天领域施展拳脚。

  在深耕固体火箭领域的同时,快舟火箭正跻身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新赛道。火箭公司与湖北省联合成立航天液体动力湖北工程研究中心,陆续打造液体发动机冷态试验和热试验能力,各项关键技术验证正稳步推进。

  在这一创新过程中,分属孝感航天产业片区的红阳公司和分属宜昌航天动力产业片区的江河公司、分别参试快舟液氧甲烷发动机、垂直起降演示验证等任务的系统热试车、关键系统配套等环节,逐步涉足液体火箭领域。传统航天企业通过“快舟方案”被赋能多元发展动力。

  立足固、液运载火箭技术,火箭公司正在结合区域内航天、船舶、机械制造和激光等资源,推进产业创新,建立多元、敏捷、垂直的产业链体系。

  2023年6月9日,“快舟·锐科激光”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和中国激光两大IP成功联手,激光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快舟多款新型号火箭研制。

  近年来,快舟火箭多型号研制任务并行,零部件、工装和工艺加工需求直线上升。对此,武昌船舶重工、华夏精冲等多家传统产业企业,纷纷以承揽工装加工、工艺焊接等工作的方式加入航天“朋友圈”,并通过完善航天质量文化和打造航天工业标准,推进自身产业升级。

  快舟火箭开放融合的产业思路正逐步辐射更大区域。湖北荆州、襄阳多家企业也承担起快舟部分新型号外协配套工作。河南省一家器械制造企业通过参与快舟某关键技术验证任务,如今已开始面向社会批量承揽某部组件制造任务,同时将航天质量精神作为重要企业文化。快舟火箭正在“以辐射带聚集”,推动更多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石泰峰在天津调研时强调 进一步强化做好统战工作责任担当 更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空间内安排一定规模的再融资政府债券,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和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缓释到期债务集中偿还压力,降低利息支出负担。按照“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的原则,各地立足自身努力,统筹各类资源,制定化债方案,逐项明确具体措施。经过各方面协同努力,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本息兑付有效保障,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地方融资平台数量有所减少。总的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有序推进,风险总体可控。

(乡村行·看振兴)揭秘“中国故事第一村”河北耿村的“一千零一夜”

2012年,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对彩色隐形眼镜提出监管要求,自该年4月1日起,生产和经营彩色隐形眼镜,需取得该类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以及相应生产、经营资质证书。同一年,康视达的隐形眼镜终于走出实验室,“他们说我做不出来,我非要做。7年投资,7年亏本,我都坚持下来了。”唐顺初说。

京剧现代戏名家名段专场将在港上演

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动画片,有的可能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但那份纯真的记忆和感动,永远不会消失。不论我们长大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可以偶尔停下脚步,回望过去,寻找自己出发时的那份初心,才能继续为梦想扬帆起航。(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林之韵 高兴 王浩 曲建鹏)

创意微视频|十年丝路新长卷

7月12日,应急管理部在北京举行例行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介绍近期防汛抗旱、抢险救援和救灾救助有关工作情况。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2024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核定。上半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238.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22人,紧急转移安置85.6万人次,倒塌房屋2.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172.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31.6亿元。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强降雨过程频繁且极端,主要江河洪水发生早、量级大,多地因强降雨引发山洪、城镇内涝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特别是6月份以来,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重复受灾,灾情较重。二是西南、中南、华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散发,以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三是强对流天气高发,风雹灾害点多面广,北方以大风、冰雹为主,南方以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为主。四是南北方地区旱情交替发展,主要影响西南、西北、华北、黄淮等地,给局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已基本缓解。五是年初中东部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雨雪强度大、降水相态复杂,对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六是森林草原火灾总量处于低位,华北、东北、西南局地火险形势严峻。(记者 让宝奎 北京报道)

斯诺克上海大师赛落幕:丁俊晖无缘八强 奥沙利文夺四连冠

长江之水万古奔流,千年文脉生生不息。一部长江文化史,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灌溉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